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至中央區塊 至網站導覽

2023

今日圖片

9/22
星期五

熱門搜尋 ► 藍眼淚交通住宿旅遊景點 
x 進階搜尋
動畫海浪
燕鷗
燕鷗
燕鷗

熱門搜尋 ► 藍眼淚交通住宿旅遊景點 

城市介紹

  • 轉寄
  • 列印
  • facebook
點閱數:1642

城市介紹

連江縣-馬祖現況
(一)地理位置

1. 馬祖的地理位置
馬祖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隔海與大陸閩江口、黃岐半島與羅源灣相望,隸屬於福建省連江縣。列島北起東引鄉北岸(26度23分)﹔南到莒光鄉林拗嶼南岸(北緯25度56分)﹔極東東引鄉世尾山東岸(東經120 度30分);極西為南竿鄉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1分),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島、大坵島、小坵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及羅源灣,與大陸只有一水之隔,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60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 133 公里,為海運要衝,一直是扮演前哨的角色,是我國國防軍事戰備之地,南竿是馬祖第一大島和人口最集中地區,為連江縣縣治所在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
馬祖被喻為「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共計有36個大小島嶼,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相距211km)、福建省閩江口外東海上,散佈在東經1l9°51‵~120°31‵、北緯25°55‵~26°44‵之間,與大陸僅一水之隔,其中又以高登島距離最近,與福建的北茭半島僅隔9,500m。土地面積共約29.6km2,現隸屬於福建省連江縣,主要大島為南竿(面積l0.64km2)、北竿(面積9.3km2)、東莒 (面積2.86km2)、西莒(面積2.4km2)與東引(面積4.35km2),分屬四鄉,其中東莒和西莒合稱莒北鄉,而南竽是行政中心所在地。
各島的地形以丘陵地為主,山巒起伏而少平地,除南竿的山隴、北竿的?里與西莒的田沃較平坦外,其餘地區皆層巒疊嶂,陡峰峭壁,尤以南竿雲台山(海拔248m)及牛角嶺,北竿芹山、壁山(海拔295m)最為險峻。各島上山谷集水區狹小,有多座水庫、攔水壩,收集雨季的雨水與地表逕流水。濱海地區多為岩岸,且多為海崖峭壁,只在少數地點則有沙灘或礫灘地,如位於北竿的?里沙灘及東莒的福正沙灘。較特別的是在顯礁與大島之間,也有連島的沙灘或礫灘的出現,如在北竿的塘后道沙灘和東、西莒的永留嶼、蛇島的連島礫灘。

2. 地形特色
地質條件上為花崗岩錐狀島嶼,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北竿島的壁山標高294公尺,為馬祖列島第一高峰。南竿第一高峰是雲台山,標是248公尺,已列為台灣地區小百岳之一。
地形多谷地、灣澳,海岸地區花崗質岩石,受風化及波浪侵蝕作用,多崩崖、險礁、海蝕洞、海蝕門等地形,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全縣4鄉只有東引沒有沙灘。

3.馬祖的歷史發展
馬祖的開發始於元朝,是大陸漁民出海捕漁時休憩避風之所,由於在明末清初期間被倭寇所盤據,到了較後期才又有福州沿海漁民移居此地,並逐漸形成具血緣關係的村落;自民國83(1994)年5月13日凌晨零點起全面解除入境管制後,馬祖才得以完整呈現於遊客面前。
馬祖的開發最早始於元朝,是大陸漁民出海捕漁時休憩避風之所,明末清初期間當地為倭寇所盤據。到了清朝初期才又有福州沿海漁民移居此地,並逐漸形成具血緣關係的村落,其中以陳、林、曹、王、劉為大姓族群。今日南竿是馬祖第一大島和人口最集中地區,為連江縣縣治所在是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
馬祖地區的風土民情承襲於大陸福建閩東地區,當地語言為福州話(長樂口音居多),當地人多稱為「平話」或「馬祖話」。馬祖因四周環海又多風,當地居民多利用花崗岩塊,沿著山坡地興建,其結構多為方正雙層獨棟建築,窗戶小開於高處,窗櫺以石條為骨架,屋脊為曲線造型如火焰燃燒般的「封火山牆」,屋頂以紅或灰瓦覆蓋並於接縫處壓上石頭,以防強烈海風吹刮侵襲。部分房屋受到南洋的歐式建築影響,俗稱「洋樓」或「蕃囝搭」。
大陸政權易手後,馬祖進入近40餘年之戰地政務與軍管時期,所有皆劃為軍事重地。隨處可見軍事建築、鬼斧神工的地下坑道及港口、據點、砲座、訓練場所、軍醫院等設施,深具獨特戰地風光。自1992年11月7日起正式解除戰地政務後,軍方已陸續開放不同類型之軍事觀光資源,交由連江縣政府與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經營供遊客參訪。

4.社區特性
縣名「連江」,與大陸福建省連江縣同名,下轄4鄉(南竿、北竿、莒光、東引)、22村。縣政府位在南竿鄉介壽村。居民工作主要以觀光產業、公家機關為主。

5.地理交通
(1)島跟島之間之交通運輸皆以小白船為主,但南竿跟東引交通以臺馬輪為主,到冬令時期,會有民間直升機加入交通運輸。

(2)至臺灣交通運輸以飛機(立榮航空)及臺馬輪為主。南竿鄉位於台灣西北方,是馬祖列島赴台的交通門戶,距離松山機場170哩,由南竿或北竿搭乘飛機約50分鐘,距離基隆114海里,搭乘台馬輪至約需8小時,距離馬尾33海里,搭乘小三通客輪前往馬尾,約1.5小時(如下圖所示)。
連江縣與台灣及金門地理位置圖
連江縣與台灣及金門地理位置圖
(3)當居民有重大傷病需緊急後送至台灣,即以直升機後送方式送至台灣。


(二)以八大系統看馬祖
1.家庭系統:
馬祖居民大多來自大陸福建省連江縣,語言主要以國語及福州話為主,陳、曹為馬祖主要姓氏,年輕人大多與父母同住,部分年長者之小孩已搬至台灣居住,僅父母居住在馬祖。目前馬祖戶籍人數約11,000人,但實際居住人數約僅6、7成左右,6歲以下幼童實際居住人數約6歲以下戶籍人數的5成左右。

2.經濟系統:
社區居民工作單為大多以公家單位為居多,其次為商家,其餘為工程公司等

3.教育系統:
(1)南竿鄉:馬祖高中、介壽國中小(有附設幼稚園)、仁愛國小、中正國中小、私立小天使托兒所
(2)北竿鄉:塘岐國小(有附設幼稚園)、坂里國小、中山國中、私立寶血托兒所
(3)莒光鄉:敬恆國中小(有附設幼稚園)、東莒國小(有附設幼稚園)
(4)東引鄉:東引國中小(有附設幼稚園)

4.宗教系統:
居民以佛、道教為主,神明以馬祖娘娘(馬港天后宮)、白馬尊王….等馬祖當地神明為主。宗教組織有佛光山馬祖分會、北極玄天上帝宗教發展協會、廣玄宮。

5.福利系統:
(1)南竿鄉:大同之家(目前收置人數約13人左右)、介壽公園、福澳運動場、介壽村老人活動中心、福澳村社區活動中心(有運動器材供民眾免費使用)、津沙村活動中心、清水村老人活動中心(有運動器材供民眾免費使用)、珠螺村老人活動中心、仁愛村老人活動中心、南竿鄉體育館、馬祖村光武堂。
(2)北竿鄉:北竿鄉老人活動中心、坂里村村辦公室(有運動器材供民眾免費使用)、塘岐運動場、北竿鄉羽球場。
(3)莒光鄉:陳元帥活動中心、青帆村運動場、大坪村老人活動中心。
(4)東引鄉:東引運動場、老人活動中心(大多為社區發展協會使用居多)、活動中心(有運動器材供民眾免費使用)、東引鄉代會2樓(大多在此辦理活動,如講座、動態活動)

6.娛樂系統:
無大型之娛樂系統,僅有零星的網咖及卡拉OK,以及各鄉皆有至少一間圖書館(供民眾免費借閱書籍)。

7.政治系統:
社區居民幾乎以中國國民黨為主,其他黨派幾乎很少。

8.保健系統:
(1)醫療系統:連江縣立醫院、北竿衛生所、東莒衛生所、西莒衛生所及東引衛生所可提供住民在地醫療及轉診服務。
(2)長期照護系統:除縣立大同之家,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連江縣長期照護服務協會、連江縣立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北竿衛生所附設居家護理所、東莒衛生所附設居家護理所。
(3)103年本縣內政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有7個據點,分別為復興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津沙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鐵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馬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東湧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田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塘岐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三)65歲以上人口比例及連江縣人口靜態資料
表一、65歲以上人口比率

65歲以上人口(%)
縣市
全人口 男性 女性
總計 11.8 11.0 12.5
嘉義縣 16.6 14.5 19
雲林縣 15.9 13.8 18.2
澎湖縣 14.3 12.9 15.8
臺東縣 13.8 12.5 15.3
苗栗縣 13.8 12.8 14.9
臺北市 13.8 13.2 14.3
屏東縣 13.7 12.7 14.8
宜蘭縣 13.7 12.7 14.8
花蓮縣 13.4 12.4 14.4
彰化縣 13.1 11.7 14.4
臺南市 12.4 11.4 13.5
基隆市 12.3 11.2 13.3
嘉義市 12.1 11.1 13.0
高雄市 11.7 11.0 12.3
金門縣 11.2 10.7 11.7
新竹縣 11.2 10.6 11.8
新竹市 10.0 9.2 10.7
新北市 9.8 9.3 10.3
臺中市 9.6 9.1 10.1
連江縣 9.3 8.3 10.5
桃園縣 9.1 8.8 9.4
備註 1.一103年6月30日人口資料
2.男性未有高齡人口超過14%縣市


表二、連江縣人口年齡結構及老化指數變動表

  年別 總人口數(人) 0-14歲人口比率 15-64歲人口比率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扶老比 扶幼比 扶養比 老化指數
全國 2012年底 23,315,822 14.63% 72.22% 11.15% 15.02% 19.71% 37.74% 76.21%
2013年底 23,373,517 14.32% 74.15% 11.53% 15.55% 19.31% 35.85% 80.52%
連江縣 2012年底 11,310 13.46% 77.22% 9.32% 12.07% 17.43% 29.50% 69.24%
2013年底 12,165 13.18% 77.50% 9.32% 12.03% 17.01% 29.03% 70.71%


本縣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為9.32%,老化指數為70.71%(即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比為1比1.41),扶老比為12.03%(相當於每8.31個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需扶養1個老年人口);而此比率為採在籍人口統計,然本縣因缺乏私人產業設置工作機會不易,年輕工作年齡人口可能戶籍在本縣,但實居於他縣市,按102年底統計之人口總增加率觀察,金馬地區縣市之增幅最大,其中本縣增幅達千分之72.84,較金門縣增加幅度千分之65.02還要高出許多,本縣近年皆是人口增幅最大之縣市,金門縣主要因福利措施相對優厚所致,而本縣則主要係博弈公投過關引發戶籍遷入潮,故若以常住人口統計,則扶養比率又將更高。


為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本縣已將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列為年度重點施政事項,並於102年度獲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推動。104年度期能賡續102-103年度推動成果辦理推展本計畫,藉由政策、服務、配置與設施,提供能促進高齡者活躍老化的環境,讓本縣長者於變老的過程中,均能獲得最大的健康、參與和安全,以期支持與促進長者的在地老化,讓本縣年輕工作年齡人口能安心且無後顧之憂在外地、外縣市甚至國外工作打拼奮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