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至中央區塊 至網站導覽

2024

今日圖片

5/6
星期一

熱門搜尋 ► 藍眼淚交通住宿旅遊景點 
x 進階搜尋

熱門搜尋 ► 藍眼淚交通住宿旅遊景點 

新聞櫥窗

  • 轉寄
  • 列印
  • facebook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9日新書發表會

【記者曹重偉報導】今年適逢大埔石刻400週年,縣府文化處除了於9日在東莒舉辦系列慶祝活動,也將在當天正式發表《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此書由退休校長王花俤經過一年多實地走訪海峽兩岸,重訪沈有容走過的歷史足跡,以國際視野描述馬祖這400年的開發歷史。此次新書發表同時也展出本書20幅精彩畫作,透過圖像視野,帶領民眾探訪在地文化與歷史軌跡。

 我們所世居的島嶼,四周海洋藏有無盡希望!從亮島人到藍眼淚,代代先民在這片海域與島嶼,過著趕鮮式海洋生活。生活即是文化,歷史是一種線性的思維,在時間長河裡,提供我們了解過去的線索,為新的契機,找到不同的視野與可能的活力。

 縣長劉增應表示,東莒島大埔石刻短短41個字,距今正好滿400年,此書取材跟隨沈有容的歷史足跡,穿越東莒島、福州、泉州、金門、澎湖、台南等環台灣海峽兩岸諸地;同時也開啟了我們對16與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的視野,東莒島乃至馬祖列島與東亞航路上的國家或地區,所發生的關聯。在海商與海防之間,大膽突破歷史的困境,為東亞貿易圈找到窗口。

 文化處長吳曉雲表示,傳承以人為本的記憶,強調敘事的原真性,延伸時空的連續體,並且還原歷史的現場,對當代人或族群的生活有所啟示。這正是文化部目前所提出「再造歷史現場」的構想,希望將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納入永續性的維運計畫,讓歷史大現場穿越,回應當代人的生活。《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的書寫,正好呼應再造歷史現場的意義!

 作者王花俤有感而發的說,馬祖列島我的家鄉,每次書寫自己家鄉的島嶼,更靠近海洋文化的臍帶。閱讀文獻與走讀史蹟,更印證海洋歷史的足跡。有機會為了書寫而大量閱讀,重新踏上沈有容將軍的海洋路徑,牽連出一段環台灣海峽的海洋歷史。

 於是循小三通走過黃岐半島的筱埕鎮定海古城堡,訪過連江陳第公園,登上青芝山參拜董公祠董應舉;繞過金門遊歷泉州灣的石湖浯嶼水寨舊址,以及崇武古城堡。飛越黑水溝落腳馬公市天后宮,看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古碑,緬懷蛇頭山荷蘭人城堡。乘坐高鐵前往台南安平古堡與鹿耳門,一探大航海時代熱蘭遮城,以及體驗台南西拉雅人吉貝耍部落的孝海祭。一段段交疊古今的場景,湧現線索爬梳文書脈絡,重新認識大浦石刻400年來串起海洋發展歷史大現場。

 歷史的功用在於鑑往知來,跟著沈有容將軍出洋,主動出擊倭寇,平東番、圍東沙、諭退韋麻郎的戰績,善於靈活運用戰術與談判,成就萬曆年間一代名將的地位。全書圖文並茂精彩不斷,聘請專業水彩畫家將東莒不同角度樣貌以精緻畫作呈現,由年輕藝術工作者董逸馨配置歷史性插畫,陳國春老師為書名題字,值得對馬祖歷史有興趣者收藏。

相關連結

發布單位:文化處

最後異動時間:106/06/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