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中央區塊 至網站導覽

MENU

:::
歷史起源
::: 歷史起源圖1

相傳宋時,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東螺村,漁民林愿之六女默娘,秉性嫻淑,事親至孝。某日父出海捕魚,不幸遇風罹難,默娘痛不欲生,乃投海尋父,卒負父屍漂流至南竿島。鄉人感其孝行,厚葬立廟祭祀,尊稱為媽祖,並以其名作為列島總名以示紀念。至於「媽祖」如何變成「馬祖」,普遍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避媽祖名諱,乃改為「馬祖」,另一說則是軍管時期,軍方認為「媽祖」無法突顯出戰地前線精神,故去「女」字邊,增加剛猛之氣。


馬祖最早的遺跡出現在東莒,鑑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南竿、東引等地也曾採集到宋、元時期的生活用品,如陶、貝等,具體的事蹟則記錄在南竿仁愛村(昔稱鐵板)大王宮,石碑上寫著「林酉才喜捨中統鈔二十貫」,中統鈔是元世祖時流通的貨幣,由此推斷南竿當時已有聚落形成。


清嘉慶年間,連江縣居民看中馬祖島嶼豐富的漁產資源,離鄉背井移民於此,民國初年又一波移民自福建長樂縣渡海定居,為便於捕漁作業,以灣澳為原點,發展出一澳一村的聚落模式,也為島上帶來閩東文化及信仰。後來切斷與大陸的臍帶,馬祖地區在原來文化架構下遂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歷史起源圖2